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教育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省教育厅开展了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的评选活动。我校“‘又红又专’产业振兴的实践与探索”荣获典型项目,是我校首次获得该项荣誉,也是对我校乡村振兴工作的肯定。



2021年5月,湖南医药学院成立驻向家地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向家地村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800多米,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道地中药材,特别是黄精种植历史较长,还有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和千年文物景点。全村虽在2017年脱贫,但集体经济仍比较薄弱。工作队遵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结合驻点村县域自然和人文资源实际,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新模式。
一是重视优势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
充分发挥湖南医药学院医药专业优势,瞄准黄精中药材种植及初深加工,经过三年校地协同努力,现已建立黄精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建林下保育基地1130余亩,其中示范基地50亩,林下黄精生态复合种植模式和“玉米-黄精”林缘地带旱地套种模式得到推广;培训栽培技术人员50名,带动村民增收40人以上;组织制定发布黄精种苗繁育技术、黄精标准化种植技术等地方标准,新晃黄精快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黄精育苗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了2年;学校先后获省智库研究成果奖2项,获批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实质性成果转化5项,“酒黄精炮制工艺的攻关及其功能产品开发”获2022年怀化市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二是积极探索 “红、产、旅”融合发展之路。
向家地村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转战休整过的地方,曾建有临时战地医院,收治伤员800余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奇特的自然景观。
工作队将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红色教育与乡村建设、红色观光与休闲体验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红、产、旅”融合发展的“一村一品”,推动红色研培、文创和产业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济计划创收100余万元,走出一条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下一阶段,我校将继续在提升种植基地规模、提升高校科技支撑、扩大康养旅游建设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精准帮扶提质升级,继续推动怀化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深加工业发展。
撰稿 李青 全杨科
编辑 杨圣梅 曾靖岚
责编 陈静
审核 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