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医要闻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副校长马晓健出席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12-30 点击:
A A
打印

本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落实总书记要求和上级部门对做好课程思政的部署,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12月25日下午,我校在求真楼425会议室召开专门会议,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研讨会为切入点,对我校做好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研讨。副校长马晓健、教务处、医学院、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老师出席会议。

研讨会现场

会上,教务处处长、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负责人饶利兵以《人体解剖学的四个思政模块的建设探讨》为题,向大家介绍了我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式和方法。人体解剖学的四个思政模块包括:一是以学生参与遗体捐献、接受和利用的过程,建构实践与研究平台,让学生树立感恩、敬重生命和责任意识。二是发掘课程体系理论和知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和思维与逻辑,让学生更好的认清人的过去与未来。三是以课堂上开展的实验课平台——实验报告——形成性评价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的“训练”。四是利用课堂进行科普宣传、人体奥秘的讲解,普及医学知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急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后,与会人员就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进行研讨。大家认为,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由此,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就进一步做好人体解剖学的课程思政,与会人员建议,在具体事例的选取上要更贴近学生,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触动,得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在具体的实施、推广中,要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副校长马晓健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凝练出课堂思政的先进理念。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要构建完善我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模式。我校人体解剖学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是医学生进入学校后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起到打基础、树标杆、立导向的重要作用,关系到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要精打细磨,成为“金课”,让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尽快出台湖南医药学院课堂思政实施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完善考评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课程思政真正发挥出育人效益。要做好课堂思政的研讨和宣传,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知晓如何开展好课程思政,营造师生积极参与、校园育人环境优良的浓厚氛围。

撰稿 医学院

编辑 佘璐

责编 罗德发

审核 杨海平